11月8日,bet365备用网址-bet365在线 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创始系主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兼《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应邀回校,为学院师生带来“中华文化外译者需要的‘三件套’”的讲座。讲座由翻译系教师王炎强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翻译系教师张晓雪、翻译系教师姜倩参与座谈。几位嘉宾对中华外译和译写的分享让听众受益良多。
何刚强在具体讲解“三件套”之前,谈到“译写”的概念。认为译写者应具备精准的汉语判解能力、较高的原文概括能力、娴熟的英文驾驭能力、合理的取譬联想能力和敏捷的走笔成文能力;学养方面,译写者还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熟悉典籍诗文,有较宽的记问之学储备和浓厚的跨界兴趣。
何刚强认为,学养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积累,通过琴棋书画、典籍诗文、跨学科通识来提高自己的学养。他强调翻译学子在锻炼自己翻译技能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语言的“新鲜度”与“丰富度”:每天关注时事新闻,研究当下外语的发展变化,培养跨学科思维,以产出兼具艺术性和知识性的译文。
何刚强化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名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引出中华外译者需要的“三件套”——“悟学问之道,通翻译之变,强内功之基”。
首先,“悟道”即悟学问之道。翻译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技术层面讲求技巧、策略、原则。而翻译的本质问题是探讨跨学科研究,属于认知层面。“悟”有渐悟、参悟、顿悟、妙悟几个不同维度。根据何刚强的分享,这种“悟”建立在“参”的基础上,“参”可以理解为一种基本的输入、积累,“悟”可以理解为量变到质变的融会贯通。因此,外译者想要做好翻译,需要大量的输入和其他学问相助。可以说,译者的技术层面和认知层面都需要“悟”,一位译者倘若没有“悟”的经历,其翻译难以成熟。
中华外译者需要做到的第二点是要通翻译之“变”。何刚强指出,正是语言之间的绝对的不对称性衍生出了对翻译的需求。因此,翻译是一个需要不断变通的过程,需要译者灵活地在语言之间进行变化、变换、变形等等,从而方便目标语言受众理解,达到实现沟通的目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变”,才使得翻译充满了魅力。
三件套之最后一件,则是要强“内功”之基。何刚强强调,译者在两种语言上都需要下功夫。不同于英文表达,中文书面语讲究凝练,具有高度概括性。译者需要丰富自己的古文修养,时常有意识地锻炼文字功力,才能够娴熟理解运用中文。而正确使用英文传达思想,则需要扩大阅读面,文学之外还需广泛涉猎各学科、各渠道的好文章,随时随地积累好句子,才能在翻译时做到语言顺畅、随机应变。
随着机器翻译的迅速发展,译者需要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势化为己用,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译写”的能力,根据语言习惯灵活变通。这样才能够不被机器所取代。同时何刚强还指出,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汉译外的人才,因此译者——特别是MTI学生,必须将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作为重心。
在问答环节中,何刚强以及姜倩、张晓雪和王炎强等老师就同学们的提问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经验。会后,何刚强向提问同学赠予亲笔签名的著作《道器并重,学识兼谈——翻译认知、教育、践行讲谈自选集》。
Copyright © 2021 bet365备用网址-bet365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